产品咨询热线:010-82002271
【知了咖】专利布局要围绕经济规模性强的技术开展
时间:2016-11-21    来源:知了网   

1991年,OveGranstrand教授提出六种专利布局的模式:特定的阻绝与回避设计、策略型专利、地毯式专利布局、专利围墙、包饶式专利布局、组合式专利布局,影响了一代人对专利布局的理解。时代在进步,随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接触专利布局,它似乎变得不再那么神秘,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中。

 

11月19日,由知了网主办的专利大运营系列茶座——“解·读”专利布局在智慧书堂顺利举办。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专利布局》的编者马天旗、王加莹、李银锁老师,展开了关于如何理解专利布局,怎样才是成功的专利布局的讨论,本次茶座主持人是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刚老师,以下为内容节选:

《专利布局》作者之一李银锁


专利布局从宏观上讲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将其比作蜘蛛网,疏而不漏,在不可能完全覆盖某一产品或技术的情况下,能够保护自己就足以,我把它理解为静态的专利布局;另一种则是动态的,就像下围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里面需要更多地考虑战略思想。专利布局实际上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体系和战略的结合。从微观上看,数量和结构是同等重要的。

 

据我了解,很多国内的企业在进行专利布局时,不是不重视,而是忽略了某些方面。如忽略了战略性的考虑,只重视结构,那就无法把握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也有的忽略了动态,只重视静态,没有考虑到时代和产业变革对专利布局产生的影响,固守原有的模式可能会丧失市场机遇;有的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但却忽略了数量,这样可能会被竞争对手通过包绕、回避设计等手段而限制或打败。因此,专利布局是一个复杂、精密、需要综合考虑的事情。

 

在《专利布局》这本书中,关于专利布局的基本原则提了八条,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价值性、体系性和策略性。

 

专利布局的终极目标是价值性,即用价值去评判布局的成功与否。价值体现在单个专利的技术价值和法律价值,还包括布局形成的组合价值。我们梳理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布局点位,包括原创性技术、通用技术、垄断性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还要重视体系性原则,它分为四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时间体系和地域体系,这与专利的特点(技术性、时间性、地域性)相关联。无论从技术入手还是产品入手,注重了地域的覆盖以及时间的延续,从体系结构的角度上讲,就是比较完善的专利布局。

 

策略性原则是所有原则的综合,首先基于专利布局的目的,专利的前瞻性特点,在具体专利布局中还要考虑创新主体的资源匹配、需求,考虑价值、体系。综合上述因素设计布局的结构和模式,在进行专利布局之后也可以选择各种手段去推进专利运用。值得注意的是,专利布局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外界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专利布局的好坏很难衡量,这也是在实际工作中困扰大家的难题。在此我分享三个感觉:需求感、时代感、规划感,把握这三个感觉,可能你的专利布局就是成功的。

 

首先是需求感,专利布局是为了保护自己,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一点看似很简单,但在实际中很多创新主体都没有做到。一个产品、技术或工艺有很多创新点,但却只申请了几件专利,连自己的创新需求都没有满足,就不可能称之为一个好的专利布局。其次是别人的需求,一方面我们把技术申请专利,要看这个技术专利是不是产业、市场需要的;另一方面,从专利本身出发,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有没有覆盖别人的需求,能不能抵挡竞争对手的模仿变形。终极需求是满足产业需求,如专利覆盖到产业的标准,这也是创新的终极追求。

 

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时代背景,专利布局应该有时代感。时代感是多方面的,有没有把握住技术变革的趋势以及产业的脉搏,产业脉搏包括产业发展、整个产业地域的转移、产业整合的趋势和市场的态势。如果忽略时代感,可能就考虑不到专利布局的某些方面,从而导致市场先机丧失、份额下降等等。即使是在一些十年二十年内没有重大变革的领域内,我们也能发现专利布局的时代痕迹。举个例子,超净材料领域早些年的专利主要是配方、工艺,后期随着检测技术、设计技术的进步,专利也转入微观结构、设计层面,整个专利布局的具体方式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另外,这也是出于技术保护的需要。

 

专利布局不是盲目地追求数量,而是沿着一定的规划逐步落实的。这种规划包括技术结构规划、产品结构规划、地域结构规划等,这些规划中隐含着我们的战略需求,在具体落实时就涉及到专利申请和权利要求的布局。我们可能规划了很多,但最终会通过权衡价值大小去筛选出真正需要布局的位点。

 

《专利布局》作者之一王加莹


专利布局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内在需求,不是服务机构的外在推动。企业领导者往往关心专利布局需要多少钱,能带来什么价值。专利布局的成效是长期的,企业应该有这个意识。专利布局有很多理论模式,没有标准模式,只有针对企业自身最适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别人立马可以告诉你的,而是通过了解企业的目的、掌握的技术等因素后研究确立的,并且还会进行调整。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申请大量的专利,专利布局的产生其实是为了减少专利申请量。为了减少成本追求最大效益,企业会根据预先的规划来判断哪些技术是重要的,应该提交专利申请,哪些是次要的,可能不需要花费精力和财力。因此,专利布局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内在需求,对于中小企业的战略规划,专利布局也是必要的。

 

专利不是在产品开发完成后再进行申请,而是在产品的规划阶段就产生的,要预先有所布局。如何理解呢?产品规划的第一步是需求调研,之后是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中就会产生可以申请专利的发明点,我们通过专利布局提高产品间的差异化竞争能力,进一步考虑是否会产生标准专利。在了解到这些后思考产品未来的发展前景、市场份额。当我们完成了需求-方案-专利-标准-路标-效益的这个循环后,就能够有目的地去申请专利,制定标准了。

 

专利布局从产出、保护、取舍、变现的角度可以分为创造布局、保护布局、资产布局和运用布局。

 

产出时需要抓三项基础和一个目标规划方法,三项基础包括原始创新、竞争情况和标准发展情况。企业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鼓励研发人员进行技术挖掘和创新,同时还要通过竞争对手技术分析、市场需求分析、技术和标准发展情况对创新方向等进行控制,对要提出专利申请的技术进行取舍。

 

各类专利互相组合搭配形成保护布局,如必要专利与潜在必要专利组合保护、基础专利和二次专利组合保护、核心专利和外围专利组合保护、专利、技术秘密和策略公开组合保护。

 

企业的专利资产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看专利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专利投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专利资产和其他技术资产组合是否达到最优状态。可以通过数量、质量、实施情况的评价来进行取舍。

 

专利的直接变现包括许可、投融资,还有一种变现方式是通过形成行业联盟,推进自身专利技术的运用,从而获得一定的市场规模。

 

最后,我归纳一下专利布局的主要原则:

  • 专利布局要在产品的开发前进行,产品开发后也可以做补充;

  • 专利布局要选择经济规模性强的技术做,如果掌握在别人手里,那要向这个系统靠拢,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 专利布局的本质不是追求数量,恰恰是减少数量,是形成分级管理;

  • 专利之间的动态组合管理;

  • 必要专利是经营得来的,是通过市场竞争推广得来的,大家都用,不是技术好就被定义为必要专利,或者被写进标准中就是必要专利。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刚



我对以经济规模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来进行专利布局深有感触,以oppo手机为例,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已经深入人心,这是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最大的卖点(经济效益),其背后必然有一个庞大的专利树在支撑。我们申请专利,进行专利布局,其根本都是为了获取利润。如果一个简单的技术就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为什么还要花力气去研究复杂的呢?我可能会在复杂的技术上进行一定的专利储备,但更多的工作重心还是守好这份简单技术的“油田”。

合影留念

精彩的案例分享请扫描二维码观看完整视频,下期专利大运营系列茶座将围绕专利分析展开,届时将征集有关专利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方面的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就参与起来吧。


本文由张晋超整理,王丽琴审校,内容转载请联系010-82002271

产品咨询热线:010-82002271
版权所有:北京中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7 izhili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9620号-12     京ICP证15056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92号